信号弹升空,中国酒店出海如何以新谋变?

编辑:admin 日期:2025-09-15 20:11:41 / 人气:

一是,锦江酒店(中国区)规模化出海,与马来西亚本土酒管集团RIYAZ在吉隆坡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与后者特别成立的酒管公司RJJ Hotels合力,以轻资产模式拓展东南亚市场——这是中国酒店品牌首次规模化出海;
二是,锦江酒店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将围绕餐饮创新、酒旅服务、供应链协同全面深化合作,其中包括出海业务协同——被视为中国酒店企业的创新之举。
酒店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锦江国际集团,多年来坚持“深耕国内、全球布局、跨国经营”战略布局,出海是其既定的全球化战略,也是企业自身升级进化的必经之路。
然而,把上述两件大事放在一起,却能窥见中国酒店新出海浪潮的划时代意义——依托于国内产业链发展,中国酒店企业正在探索一条前所未有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酒店出海新模式、新路径。
奔向“福地”东南亚:抢占先发优势
近年来,中国几乎各行各业在出海布局时,都会首先把目光投向东南亚市场。
作为全球范围内出中国本土之外的华人最为密集的地区,东南亚不仅在地理上“一衣带水”,有文化同源性,而且经济交往中“含华量”极高,这也使得其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先天“福地”。
举例来看,包括上汽、比亚迪、小鹏等多个新能源品牌通过品牌直营或投资建厂等不同方式进入东南亚市场;跨境电商的发展,带动菜鸟、顺丰等快递企业将东南亚作为出海的首选;诸如蜜雪冰城、喜茶、霸王茶姬等新茶饮品牌则把东南亚视为其开拓海外市场的第一基地——毫不夸张地说,来自中国市场的新消费浪潮几乎要打穿和全面渗透整个东南亚市场。
于中国酒旅行业而言,“东南亚红利”也在持续放大中。一方面,该地区拥有人口与消费的双重红利,东南亚35岁以下人口占比超50%,中产阶级年增速6%~8%,消费潜力巨大且消费升级趋势更为明显;另一方面,作为全球旅游业的引擎,通过政策优化、基础设施投资、科技赋能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举措,东南亚国家正迎来旅游业全面提质增效的关键期,发展前景和机遇向好。
8月在飞往吉隆坡的航班上,偶遇一位出差的互联网大厂高管,他说由于公司差标水平不错,通常会选择万豪、喜来登这些熟悉的国际品牌。但他也提到,当前东南亚酒店业发展与客群需求其实存在错位。例如,在国内酒店智能化已经全面普及,但吉隆坡新开业的高奢酒店,连床头面板依然是多年前中国酒店的“老样子”。当地酒店数字化的“基建”尚未普及,这与东南亚的年轻态人口结构、互联网普及率高以及移动应用市场快速增长的市场现状存在落差,更不符合早已习惯“智能化”的中国出境游客群。
“在吉隆坡很难找到中国的品牌酒店,如果本土品牌能大规模走出去,我当然愿意去预订。”这位高管在交谈中强调,如果锦江酒店成为东南亚市场的首批进入者,那会在当地市场抢占且长期拥有中国品牌出海的先发优势,就像中国消费者提及外资酒店品牌首先想到一定是喜来登、希尔顿、假日这些最早进入者。
此轮“下南洋”,锦江酒店(中国区)计划携锦江都城、麗枫、锦江之星、暻阁、云居等数个品牌一同出海,首批开发市场为马来西亚、印尼、老挝、越南、柬埔寨、菲律宾,预计5年在东南亚市场突破500家酒店(自主发展+合作项目)。
“国内市场真的太卷了!老实说,对海外市场垂涎已久,但是没有靠谱的品牌还是不太敢动。”有酒店投资人表示,过去酒店集团的海外业务大多是单点试水和并购投资,投资人中观望者居多,如今看到锦江酒店(中国区)出海,真的感觉到海外投资的风口要来了,“终于敢放心跟投了”,打算趁早入局抢占先机。
定义出海新战略:想走稳,须先扎根
《新出海浪潮》一书指出,新出海是借助中国供应链优势、数字化能力、专业技术人才红利等,由新一代全球化创业者主导,实现从卖货到卖品牌和技术、从保持距离到积极融入当地、从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中心到真正放眼全球等方面升级的一次商业大浪潮。
站在新出海的时代拐点,中国酒店集团出海,将不再只是单纯的资本输出、市场平移或者经验复制,而是深度思考在“本地化战略”之上去输出体系模式,以确保出海走得稳走得远。迈点认为,从单点布局到体系输出,锦江酒店此轮出海东南亚,大有将“扎根”作为行动纲领的态势。
其一,成熟的民族品牌矩阵,“差异化供给+东南亚红利”的精准匹配。
拥有人口和消费双重红利,东南亚被视为是消费力狂飙的蓝海市场,它对于酒店的需求是要多元丰富且有创新性。就像国际酒店集团入华不会随便挑一个品牌输出一样,此次入驻东南亚市场,锦江酒店(中国区)挑选了成熟、有知名度且已被市场成功验证的民族品牌矩阵。
首批出海的锦江都城、麗枫、锦江之星、暻阁、云居,提供了经济型、中高端至高端度假等差异化住宿选择,不仅能在消费端承接中国差旅人群对品质住宿的需求,也能满足东南亚年轻消费群体的期待;而且在投资端增加了可选项,投资人可通过创新的产品和灵活组合的品牌来提升不同城市和景区的项目匹配度,从而实现理想的投资回报率。
其二,强大的客源输送,“C端会员+B端企业”的双轨导流。
东南亚一直都是深受中国游客青睐的出境游传统目的地,免签等政策推出进一步提升了东南亚出境游人次。同时,同程商旅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内地企业赴东盟相关国家的商旅出行热度同比增长超110%,雅加达、曼谷、吉隆坡三大城市居首。国内的旅游与商旅客流,无疑为中国酒店品牌出海东南亚储蓄了一份不错的“启动基金”。
由拥有超2亿会员的锦江荟、有超20万家企业客户的锦江酒店商旅(其中大量来自制造、基建、科技等出海主力企业客户正加速布局东南亚市场),以及全球会员数量超过2300万的海外丽赏会(丽笙会员平台)共同打造的会员及商旅输客网络,有足够的规模代表性,成为锦江酒店进军东南亚的重要全球化客源输送来源。
据悉,锦江酒店商旅系统已为东南亚新项目预留接口,未来企业客户可直接通过现有平台完成一键预订,无需额外适配流程。
其三,创新的管理理念,“总部派遣+本地培养”的互补融合。
在回程的航班上,也遇到了一名年轻的来自制造业的海外派遣人员。据他描述,大学毕业加入公司不久就被派驻到吉隆坡,尽管人生地不熟,但是有两大理由促使他最终愿意接受派遣:一是工资和补贴都很高,尤其是补贴费用超过了工资,“趁年轻多挣点儿”;二是没有国内卷,一个人负责维护的机器数量没那么多且不存在加班的概念,工作压力相对没有那么大。
这个案例的背后,是中国企业出海将面临的“人”的挑战,即如何用创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来解决高效高质量发展与人力成本和人才需求之间的问题。
从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落地来看,早期高端酒店的高管都是外籍人士,一线岗位本土化,如今从酒店GM到集团高端都逐渐本土化。锦江酒店(中国区)在东南亚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向海外派驻业务骨干,与本地人才共同组成运营管理体系。
其四,全球资源整合与操盘,“供应链先行+本地化重构”的高效组合。
今天,中国供应链已经深度影响和推动国内外酒店产业升级转型。例如,锦江打造的全球采购平台(GPP),已为全球超过1.7万家酒店提供从筹建到运营的全链条采购服务,并坚持“不赚差价”,将降本利润全部回馈给锦江的加盟商。
当中国酒店集团出海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作战”,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创新性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变量。这也就意味着,中国酒店集团须善于利用强大的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来落地海外项目,甚至要善于利用不可替代的技术长板来锻造产品竞争力。
区别国际集团全球化“三件套”(品牌输出+管理输出+会员体系),“带着供应链出海”,将成为全球酒店业大航海时代的中国独创和中国特色,而锦江酒店成了这个行业带头人。
同时围绕“本土化适配”核心原则,锦江GPP会加强在东南亚当地寻源,一方面优先选择那些已在当地建厂的中国企业合作;另一方面也会把全球统一的品质和环保标准带给当地供应商,推动他们进入锦江供应体系,真正实现双向赋能、互利共赢。
整体来看,从品牌、客源、管理到供应链,锦江酒店(中国区)已经探索勾勒出一条新时期的出海路径——“能力系统体系化输出”,即:通过“酒管+品牌+供应链+平台”全球协同出海,确保统一标准落地,形成可快速复制扩张的区域成功经验与品牌示范效应;这条路径能够确保出海品牌扎扎实实在本地落地扎根,确保酒店集团的出海战略行稳致远。
全球化战略向深向实:“协同”撬动新增长曲线
有出海战略研究专家表示:“中国企业最终的成功一定是全球化。它们在经历了在国内市场与国际集团的同台竞争之后,必定要站在世界级舞台上去竞技较量,最终实现自身的升级。尤其自2020年以来,新一代创业者/企业家扬帆出海时,他们更加具有全球化视野、技术能力和品牌思维。这是以往的出海所没有的鲜明特征。”
有酒店集团高管表示:“这轮出海,我们有着诸多与国际集团竞争的资源和实力,比如说我们的中国制造、文化自信等等,甚至包括那些早已站在塔尖的实力超群的中国产业和公司的强大助攻,但现阶段还不足以单兵作战,协同发展仍然是出海的主旋律。”
迈点认为,出海,不是单纯为了摆脱内卷,而是要到更大的市场去寻求新的增长曲线,要为企业全球化战略不断实战演练。透过头部看未来,锦江酒店模式,将是中国酒店集团全球化向深向实的一面旗帜。
一是,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的协同,以“探索尝试”积累全球化经验。
在锦江的发展历程中,全球化经历着不同阶段的演变——早期“向外学习”,引入国际酒店集团的品牌和先进管理模式;到利用资本出海,不仅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战略布点,把收购的卢浮及丽笙两大国际集团旗下酒店品牌成功引入中国市场;以及通过希尔顿欢朋这样的中外合作,探索出新的模式;再到如今开启自主规模化出海。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国内市场的积极探索,也有海外市场的历练锻造,这些都成为锦江全球化战略的来时路,也成为其在新时期规模化出海东南亚及更远海外市场的经验宝库。
二是,中国企业与当地企业的协同,以“联合作战”提升全球化能力。
全球每一个市场都有其独特性。海外市场有机遇也有挑战,潜在风险同样多且复杂。例如,政策波动、文化差异,都是出海东南亚绕不开的挑战。
盘点中国市场五大头部国际集团发展历程,既有依靠在本地市场建立独立公司快速发展的万豪、洲际,也有后来通过尝试中外合作而提升增速的希尔顿、雅高、凯悦。尤其是近些年,“中外合作”被成功验证为可复制的快速发展的本土化之路。
锦江酒店(中国区)出海东南亚,第一步选择与当地企业合作来共同开拓东南亚市场。总部位于吉隆坡的RIYAZ集团成立于2008年,旗下拥有The RIYAZ、Dash、The Pure、TAN YAA、Vivids HOTEL五大酒店品牌,从经济型到豪华度假村均有涉及,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越南、老挝等地,包括重资产投资及轻资产管理项目,酒店运营经验及行业资源丰富。
“目前的国际形势下,出海的风险并不小。坦白讲,在国内市场没有竞争力的公司,出海的路也未必好走。选择当地企业联合作战,是一种很好的抗风险策略。看到锦江酒店(中国区)与RJJ Hotels签约,仿佛看到锦江和希尔顿在中国合作发展希尔顿欢朋的影子。”有酒店同行表示,可以预见,一旦这样的发展模式跑通,锦江完全有实力在其他海外市场快速复制,届时可能是中国酒店集团真正以轻资产模式实现全球化战略的划时代风口。
三是,内部与外部的产业链协同,以“优化配置”夯实全球化实力。
未来,只有在全球范围进行资金、人才、品牌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真正成为世界级的企业。中国酒店出海,势必是要与关联产业链的出海协同发展。
锦江酒店出海东南亚,既有老牌国企的无形信任资产作为基石,也有“锦江酒店+锦江旅游”等产业协同优势保驾护航。“锦江的酒店开到哪里,游客就送到哪里。”
与此同时,酒店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也都在试图布局海外市场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日前,Google携手凯度发布《Google x Kantar BrandZ 中国全球化品牌 2024》榜单及报告显示,今年上榜的中国全球化50大品牌中,字节跳动、小米、联想、华为、海尔、海信等科技企业迈入前十强。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产业链生态优势叠加创新科技已经成为中国全球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酒店产业也将成为它们出海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产业载体。
对于中国酒店企业来说,这同样是时代赋予的超级机遇。业内人士表示,在产业链端,民族品牌的协同出海,不仅能够以新技术、新产品助力酒店项目在海外市场落地时降本增效,而且产业链企业所到之市场,也将成为酒店企业出海的潜力市场(因为消费需求与技术条件早已提前入局)。
例如,酒店机器人头部企业云迹科技,计划借力香港“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加速全球布局;酒店智能电视服务商TCL,“远渡重洋”20多年,早已在多个海外市场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和布局;京东的境外物流网络与电商资源,未来也将助力锦江酒店海外新拓酒店快速落地……它们都将是中国酒店出海的超级舰队。
结语
世界是新的蓝海,也将成为中国酒店集团新的主场。
依托于消费升级和供应链产业优势,从“模仿落地”到“创造需求”,中国酒店品牌在白热化竞争的全球市场中正从“跟随者”向“领跑者”进化。拥抱新出海浪潮,中国酒店出海也跃入提质增效、升级加速的新阶段,通过多元路径探索来不断构建起品牌的海外价值生态链。
据悉,锦江酒店(中国区)首批海外新签约项目主要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兰卡威、槟城、古晋、瓜拉丁家奴及老挝琅勃拉邦等重点城市及热门旅游目的地,覆盖此次出海的五大品牌。最快的锦江都城老挝琅勃拉邦项目预计2026年初开业。
在迈点看来,锦江酒店这一轮出海东南亚,如信号弹升空照亮了酒店大航海的路。

现在致电 010-677555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